法律研究

专业立本 追求极致

法律研究

跨境电商平台侵权治理规则汇集—以Lazada为例

一、前言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外贸形态,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蓬勃发展中。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的跨境电商为整个外贸出口产业链带来了新模式、新活力、新契机,成为了驱动贸易发展的新动力。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随之涌现。相比传统贸易领域,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较低,由于部分企业对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和政策认识不足,侵犯知识产权、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快速了解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及平台的品牌保护政策迫在眉捷。对于品牌权利人而言,由于跨境电商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存在差异,且由于产业链拉长,侵权治理既需依托平台所在国的治理能力,又需更好寻找跨境合作追根溯源,因此要进行全链条的侵权治理的难度加大。


为了有助于品牌权利人以及出海企业了解各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以及平台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敦和的OTO(From Online to Offline)部门将在公众号的海外知识产权栏目中,增设跨境电商平台侵权治理规则汇集专题,并以权利人视角,将各平台的侵权治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以期为不同的市场经营者提供参考。 


二、跨境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纠纷的几种主要类型


在跨境电商平台纠纷中,最常见的就是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专利侵权和包括已经注册的设计、商誉等其它侵权行为等几大类。不同的电商平台根据法律法规,以及平台的特点,对不同的侵权类型的处理方式和力度各有不同。一般平台均有相关权力保留条款,要求对不同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以及扣分或处罚方式保留解释权。


1、商标权侵权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商标侵权问题最为突出。商标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网络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商标被注册为域名、商标被使用于企业名称等。而且这几种情形并不是单独的,有时候会同时发生。随着电子商务向纵深的不断发展,商标侵权行为将越来越多地以综合化和新类型化的形式出现。这将给商标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既有网络店家销售假货的问题,也有使用侵权商标、标志、图案的问题,还有使用侵权网店名称、网店标志等问题。 


2、著作权侵权


跨境电子商务过程中,通常要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如将文字、图像、音乐等通过计算机转换成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信息,以进行网络信息传输,所以侵犯著作权人的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的行为容易发生。如:网络店家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销售未经授权的出版物;在网店中使用未经授权的广告描述、广告语与原创性广告图片、产品图片等。


3、专利权侵权和假冒专利 


销售侵害他人专利权的产品在跨境电商侵权中也屡屡出现。与版权和商标侵权的易判断性不同,对专利权保护缺乏像对著作权中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那样详细而清晰的规范,加上专利权权属的判定是非常专业的问题,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仅仅掌握产品的信息,而无法掌握产品的实物,因此,交易平台与第三方电商很难对相关权属作出判断,也无法清晰界定自己的责任范围。


4. 其它类别的侵权


就除商标、著作权和专利以外的权利保护,不同地区国家规定稍有不同,需根据当地法律保护的情况予以判断。例如,欧盟国家根据《欧共体外观设计条例》第一条第二款,为外观设计提供了注册外观设计(RCD)和未注册外观设计(UCD)两种形式的保护,给予在欧盟公开的未注册外观设计三年的保护期。


三、关于Lazada的平台规则



Lazada集团是东南亚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之一。自2012年成立以来,主要服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其于2016年成为阿里巴巴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


Lazada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其通过阿里巴巴创建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P)对平台的侵权纠纷进行治理。


https://lazada.com/en/ipr/detail/60/ 


根据Lazada平台的侵权治理政策,其对侵权定义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卖家在平台上刊登假冒产品或服务


A.卖家在产品上添加了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志以说明该产品或服务的来源,并且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该标志的使用。


B.如果卖家未经版权拥有者的同意而复制、发布或分发受版权保护的创意作品,并在平台上出售这些作品。


2、内容侵权


A.在产品说明或其他信息中未经授权使用商标。


B.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


3、其他类型侵权


A.侵犯注册外观设计包括上传和注册与设计商品部分或者整体类似的商品。


B.在专利有效期内上传该专利概念或发明,从而侵犯了专利所有人的权利。


同时Lazada也规定了IPP平台不接受投诉的类型:


1.分销渠道管理


尊重品牌所有者,制造商,贸易公司和/或分销商就其产品的分销方式达成协议的权利(例如独家分销协议)。但是,违反此类协议并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由于与产品分销有关的协议的执行是此类协议的当事方之间的问题,因此Lazada不会协助此类执行活动。


2.商品兼容性投


Lazada不会强制执行以寻求删除或更改与商标产品兼容商品的侵权投诉。如果“产品详细信息”页面上明确且真实地声明该页面上出售的产品与商标产品兼容,则Lazada将不会处理侵犯商标符号的投诉。


3.品牌注册地区


如果要向Lazada提交关于侵犯注册商标,专利或外观设计的通知,则注册商标,专利或外观设计必须在提交侵权通知的国家/地区注册。Lazada不会针对要求移除的国家/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外观设计或专利的知识产权通知采取行动。

如果品牌属于上述情况,您可以按照版权侵权进行投诉。


4.平行进口


除根据提交知识产权声明的国家的法律明确禁止的地方外,Lazada不会在平台所在的国家/地区处理针对平行进口或灰色市场产品的侵权投诉。


四、投诉渠道


对Lazada平台提交侵权通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是在IPP平台上进行,需要在该平台注册账户,通过账户提交侵权通知并进行后续对侵权通知的监控、跟踪和管理。也可通过邮箱进行投诉,可将投诉通知及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发送至ipr@alibaba-inc.com邮箱。所需材料包括身份材料、权利证明,如果不是知识产权所有人还需提供知识产权所有人的身份材料和授权委托书,以及侵权产品的链接和图片,被侵权产品的链接及图片。


五、处罚规则


关于处罚,Lazada推行的是绩效扣分制度,如果产品被认定为确定或疑似侵权/仿冒产品,那么平台将会对卖家账户进行扣分,相应的扣分会导致产品被锁定、停止销售、买家无法搜索到店铺等情形,情形严重的话,卖家账户将永久关闭,店铺被永久下线。



六、总结


2022年,在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举办的“新加坡知识产权周(IP Week)”期间,Lazada宣布联合惠普公司(HP Inc.)、宝马(BMW)等知名品牌成立东南亚首个电商打假联盟——东南亚电商打假工作组(亦被称为SeCA工作组)。该联盟将由新加坡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Robinson LLC协助开展工作,这不仅体现了Lazada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也为品牌方提供了新的维权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打假覆盖更多行业与领域,让打假更有力、更高效、更透明。


在时代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频发,知识产权合规环境愈发严格的挑战,这是行业发展必然迎来的阵痛,只有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内部合作探索,熟悉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跨境电商得到更好的发展。



-END-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撰稿:OTO模式侵权研究组(李娇艳、李思纬、王淑娜)

 审核|肖宴明   校对|黄鸿宇   编辑|Yuki



保持热爱,共赴山海

敦和律所期待您的加入!

敦和律师事务所加盟请柬

Tel:020-38847887






广州总所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聚新街31号A座19楼01、02室

电话:020-38847887

邮箱:info@harvestinglaw.com

上海分所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309弄10号旭辉企业大厦20F02室

电话:021-62260550

邮箱:Harvesting.Shanghai@harvestinglaw.com

敦和官方公众号